在中美贸易战不断升温的背景下,最近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迎来了自2001年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与紧张。然而,美国财政部长近日否认了外国对美债大规模抛售的传言,并表示在必要时将考虑增加回购规模。
在这一波讨论中,向松祚教授的声音尤为引人注目。在一场演讲中,他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元崩盘的说法毫无根据,并进一步探讨了美元的稳固基础。
向松祚解释,所谓的“崩盘”通常是指某种货币在短时间内相对于其他货币贬值幅度极大,例如俄罗斯卢布在克里米亚危机期间的贬值。但他坚信美元不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美元在全球经济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指出,美元的坚实基础可以归结为五个主要因素。首先,美元有宪法和法治的保障,这为私有财产权提供了保护,使投资者对其安全性有信心。其次,美国的经济规模庞大,科技创新能力强,教育水平高,这些都是其货币稳定的重要支柱。最为关键的是,美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无与伦比,全球股票市场市值的约一半集中于美国,债券市场同样庞大,这使得其他国家在外汇储备中大量投资于美债。
举例来说,中国持有超过一万亿美元的美债,其他国家如日本、沙特阿拉伯等也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国家选择投资美债,实际上是将资金借给美国,而这在他们看来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已超过十万亿美元。
向松祚进一步指出,与其说美元的崩盘可能性大,不如说中国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如果中国每年能吸引到外资借给其一百万亿人民币,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目前,外国对人民币债券的需求微乎其微。因此,尽管有些人不断高喊“美国完蛋了”或“美国要破产”,但现实并非如此简单。
他强调,美国以自己的货币发债,根本不可能破产。而中国的外债问题则不同,因其自身无法发行美元。向松祚的结论是,美元崩盘并不存在,因为没有其他货币可以取代其地位。
对于未来可能取代美国的国家,向松祚表示尚不明朗。他特别提到,尽管中国经济规模可能超过美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能成为全球领袖。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众生活,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教育、医疗等,而非在国际舞台上争夺“老大”地位。
他对一些经济学者过于关注中国何时超过美国的讨论表示不满,认为应更多关注国内的贫困问题和社会保障,而非数字游戏。向松祚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教授,因质疑GDP增长数据的真实性而受到封杀,他的话语在经济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