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军工近日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其在上半年取得了显著的营业收入增长,达到6.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55%。然而,尽管营收的提升,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仍然出现亏损,净亏损额为0.27亿元,未能实现扭亏的目标。
作为一家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长城军工主要从事军品和民品的生产与销售。其军品业务涵盖迫击炮弹和单兵火箭等军事装备,而民品则涉及汽车零部件,如预应力锚固系列和空调压缩机。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8月以来,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已变更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报告指出,营收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军品营业收入的强劲增长,增加幅度达到33.07%,同时产品结构的优化也使综合毛利率提高了2.71个百分点。然而,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为负,达到-1.30亿元,这表明其现金流状况仍然严峻。
长城军工自多年来持续处于亏损状态。根据2024年的年报,全年营业收入为14.30亿元,同比下降11.4%,而归母净利润则亏损高达3.6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公司在年报中解释,部分产品因客户审价需调整价格,导致装备制造板块的收入和毛利率显著下降,毛利率降至-1.43%。
尽管上半年的财报显示亏损,长城军工的股价却在今年初至8月26日的交易中上涨了超过456%。公司曾就股价异常波动发布多次公告,提醒市场风险。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波动与其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的重组计划密切相关。
关于兵器装备集团的重组进展,长城军工证券部表示,作为控股股东的实际控制人,相关信息并不在公司掌握之中,并强调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从今年2月起,长城军工便公告称,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央企进行重组,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控股股东变更。6月初,国务院已批准对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随后的股价波动引发市场关注。8月14日,公司股价曾一度触及73.25元/股,创下近年来的最高点。
根据长城军工的股东结构,安徽军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股58.89%,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达到65.55%。截至报告期,股东户数为14.47万户,其中安徽军工集团的51%股权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