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股价大跌背后:业绩增长未能提振市场信心

editor

9 月 14, 2025

顺丰,作为中国快递行业的领军企业,近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其业绩稳步上升,然而市场反应却出乎意料,股价自8月下旬以来急剧下滑。截至9月12日,其市值已蒸发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这一现象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在8月28日晚间,顺丰发布了其半年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9.26%,达到1468.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同比增长19.37%,增至57.38亿元。然而,尽管盈利数据喜人,市场却并未买账。次日开盘后,顺丰股价迅速下跌,在9月12日之前的11个交易日中,累计跌幅接近14%。这一情况让人不禁对顺丰的未来发展感到疑惑。

分析人士指出,顺丰股价的下滑主要源于两大业务层面的隐忧,使得投资者对其“亮眼”财报数据产生了质疑。根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快递市场目前正面临“量增价跌”的困境,今年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长近20%,但单票平均收入却下降了7.7%。顺丰作为行业翘楚,单票收入也面临下滑,今年7月的每票收入已降至13.55元,同比下降超过14%。相比之下,其在2018年的单票收入为23.18元,显示出核心速运业务的盈利能力正在受到压力。

此外,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称,虽然顺丰的净利润看似增长,但扣除一次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速远低于预期,第二季度更是仅有3.46%的增长。这表明其核心主业盈利能力出现下滑。还有学界人士指出,顺丰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子公司的投资收益,这进一步影响了其盈利品质。

顺丰在速运物流之外的新兴业务也未能扭转局面,尤其是供应链和国际业务,上半年虽贡献了340多亿元的营收,但仍亏损约2.96亿元。财经人士屈放表示,其海外业务仍处于“烧钱阶段”,成为拖累股价的重要因素。

顺丰的盈利能力承压,毛利率的变化也反映了这一点。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6%至13.22%,第二季度则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投资者对未来增长质量的疑虑愈发明显,有业内人士预警,如果价格战持续且国际业务亏损加剧,顺丰的市值可能会进一步缩水。

在多重业务挑战之下,顺丰近期公布的一项“共同成长”持股计划被认为是导致股价暴跌的重要因素。该计划由顺丰董事长王卫的控股公司无偿捐赠,涵盖了从高管到基层收派员的核心骨干,表面上看似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但市场解读却相对悲观。

主要争议点在于,该计划的行权条件过于宽松,业绩考核目标仅为“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为正”。由于员工无需出资且门槛极低,该计划被质疑为“福利”而非真正的“激励”,可能导致员工产生“躺赢”心态,难以激发工作积极性。此外,这项慷慨的赠予也可能对股东利益造成冲击,加剧市场对公司治理及未来增长质量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