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和资产缩水的背景下,富裕家庭的数量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许多家庭正在经历财富重回原点的现实。其中,来自县城的“富二代”闻韬的家庭便是这一趋势的缩影。在经济潮水退去的时刻,这些白手起家的县城富人正在以节制和求稳的心态来守护他们的财富。
今年上半年,一则关于“县城顶级富二代”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讨论。24岁的江苏男孩闻韬一家拥有千万级的独栋别墅,车库停着多辆豪车,但日常生活却简单到以沙县小吃为主,出行选择公交,家中仍保留着父母结婚时使用的旧风扇和微波炉。
在与闻韬的对话中,他坦言:“我们家的钱是省出来的”,“一块钱能解决的事,为什么要花十块钱?”作为目睹父母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县城富二代,他已习惯理性消费,购物时注重保值。他表示,“县城没有太多消费场景,花钱的机会确实有限”,而周围的富裕家庭也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更实在的地方。
闻韬的父亲曾在2010年房地产迅猛发展的浪潮中,从装修工人起家,通过木纹地板生意和母亲的房产投资,积累了超过亿级的财富。然而,面对如今的经济形势,闻韬察觉到家庭收入显著减少,父亲在家的时间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工厂停工对家庭生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闻韬家相对稳定,并未像其他家庭一样失去原有的财富地位。
闻韬的家位于县城最贵的小区,别墅有三层,实用面积超过千平米,配有庭院和车库,单他自己的卧室就有120平米。然而,走近一看,这座价值千万的豪宅却显露出一些磨损,墙皮斑驳脱落;家中不愿雇佣保姆和园丁,自己修剪花草常常需要耗费三四个小时;他和家人享用的午晚餐也大多是父母亲自烹饪的家常菜。与朋友聚餐时,他常选择海底捞或者平价烧鸟店,出远门则一律选择最便宜的二等座。有时,闻韬还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算得上顶级“富二代”。
目前,闻韬的父母主要依靠收租为生,偶尔接些小活,已经进入半退休状态,父亲甚至把大部分时间用来照料花草。这种从高风险实业向稳健的资产配置转移,确保了家庭财富的稳定。县城的富人们普遍展现出“里子比面子重要”的消费观,他们很少购买奢侈品,子女也不常被送往昂贵的留学,出国旅游更是稀少。这种求稳的心态使得他们在经济下行时,避免了过度消费的“戒断反应”,更容易适应消费降级的现状。
经历过创业艰辛的县城富人,更加渴望子女能够拥有稳定的职业,而非外界眼中的财富和名利。在他们看来,稳定始终是最重要的考量。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国的富裕家庭数量已连续两年减少。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净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家庭约为512.8万户,净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家庭为206.6万户,超高净值家庭约为13万户,而国际超高净值家庭的数量则为8.6万户。报告还指出,约三成富裕家庭的财富出现缩水,许多家庭实际上已滑落出原有的财富阶层。面对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和股市的波动,富裕阶层的财富缩水趋势愈发明显。
闻韬的父母意识到,后代可能很难再进一步扩展财富,因此守住现有的财富变得愈加重要。他直言,大多数县城富二代在接手家业时面临困难,因为守业远比创业更具挑战性。他们更倾向于留在县城,因为在大城市生活品质可能大幅下降,父辈积累的资源在大城市也可能失去优势。
对于未来,闻韬的期望简单而明了:“首先是活着,其次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