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佛山地区爆发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正持续扩散,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应对这一传染病的蔓延。佛山市市场监管局于8月4日发布通知,要求所有零售药店对出售治疗基孔肯雅热相关症状的药品进行实名登记。此举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自8月1日起,佛山的药品管控措施涵盖了47种药品,包括治疗发热、皮疹和关节痛等症状的药物,例如风寒感冒颗粒和连花清瘟胶囊。特别是连花清瘟的纳入,引起了网民的不满与质疑。该药品由以岭药业于2002年推出,最初是为了应对SARS疫情,近年来又在新冠疫情期间被广泛推广。尽管其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治疗方案中多次被提及,但对于其在基孔肯雅热治疗中的有效性,生产商以岭药业承认并未针对该病毒进行单独的临床试验。
社交媒体上,许多网民对连花清瘟的疗效表示怀疑,有人调侃其为“包治百病的万能神药”,也有人批评这一做法是“换汤不换药”。此外,医学专业人士曾明确指出,连花清瘟并未经过严谨的临床试验,其实际效果和安全性尚无实证支持,甚至可能带来副作用。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症状与登革热相似。虽然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但高风险群体如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健康威胁。当前,针对基孔肯雅热并没有特效药物。
根据广东省疾控局的最新通报,从7月27日至8月2日,佛山及周边地区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2892例,累计病例数已达7716例。这一疫情的严重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佛山已成为疫情中心,周边城市如广州、中山等也受到波及。
在疫情防控措施方面,佛山地区再次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包括临时管控和强制检测等,令市民感到不安。随着疫情的扩大,部分产业如纱窗和纱门的需求猛增,但整体经济却受到重创,商家纷纷感叹生意惨淡,认为疫情的影响不成比例。
佛山的疫情不仅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影响,还波及到其他省市,部分地区已对来自疫区的人员实施了自我隔离措施。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公众对政府应对措施的质疑声也在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