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餐饮住宿业遭遇寒冬,利润大幅下滑引发关注

editor

8 月 11, 2025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在8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的经济表现并不乐观,共有5135家法人单位的营业收入达到了737.75亿元,同比下降了3.7%。与此同时,营业成本也出现了360.19亿元的下降,同比减少1.2%,但利润总额却骤降至仅2.47亿元,降幅高达67%。

具体来看,住宿业的1613家单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7.3%,利润总额仅为5980万元,降幅更是达到惊人的92.9%。而餐饮业的3522家单位,虽然营业收入仅下降2.3%,但利润总额也仅有1.88亿元,显示出行业整体的经营压力。

对此,知名媒体撰稿人邢海洋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度分析。他指出,1613家住宿单位的利润仅为5980万元,平均到每家单位不足4万元,这几乎相当于每家企业为一名员工支付的半年工资。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若在后厨或大厅增聘一名员工,便可能面临亏损的局面,这种经营状态可谓“如履薄冰”。尽管北京依然是热门旅游目的地,但酒店行业的经营状况却让人难以置信。

邢海洋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趋紧,公务活动如出差、培训和会议的频率明显减少。上半年,国企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1%,而国有控股企业的利润则下降了7.6%。这导致团建、出差和培训等开支大幅压缩,北京的酒店业因此失去了一个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群体。

在网络上,许多网友对这一数据表示怀疑,“感觉旅游都很旺啊,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然而,也有更多网友表示不同的看法,“旅游的吃喝消费少了。”“我从事食用油行业,每天都在接触餐饮,真的非常惨淡。”“禁酒令加上社保新规,对餐饮行业的冲击是全面的。”还有人指出,公款吃喝和旅游的收敛,直接导致了酒店和餐饮收入的下降。

此外,有网友提到,“制造业的内卷结束,服务业的竞争开始加剧。”连五星级酒店都开始做外卖和摆摊,普通酒店的生存环境更加艰难。原本各个消费群体之间有所区隔,如今却被迫卷在一起,面临同样的困境。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无数人的辛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