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陆,许多产业在官方推动的“大跃进”政策下,面临着恶性竞争的困境,导致产业的衰退。近日,中共在“两会”上提出了整治“内卷式”竞争的计划,试图缓解这一局面。然而,官方同时宣布将成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专注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热潮。
专家们指出,北京当局对“内卷式”竞争的整治表态,实际上承认了现行经济模式的不可持续性。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措施,政府似乎在用新的手段来压制之前的过度竞争,然而这种尝试在逻辑上存在矛盾,导致政策的混乱。
在中共“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要全面整治“内卷式”竞争,许多民营企业主在会上批评,当前无序竞争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甚至可能导致巨额亏损。近年来,中国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严重的“内卷”,例如,光伏产业在2024年的出口额同比下降了33.9%,企业的亏损情况愈发严重。
在自动驾驶领域,知名的“独角兽”企业纵目科技近期也遭遇了严重的危机。尽管政府曾对这一行业寄予厚望,认为其发展迅猛,但在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下,行业内的过度竞争却让许多企业陷入了困境。一位业内人士评论称,自动驾驶行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高投入与热潮,但产业链依然不成熟,资源浪费严重。
一位美国经济学者对此表示,北京当局声称要整治内卷,实际上反映出其对经济控制能力的焦虑。他指出,光伏产业的竞争已演变为价格战,企业不再追求市场的健康发展,而是专注于打败对手。这一现象与中共长期以来的经济策略密切相关,特别是自毛泽东时代以来的“多快好省”政策。
在此背景下,中共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记者会上宣布,将成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计划吸引近1万亿元人民币的社会资本,重点投资于人工智能和量子科技等领域。这一举动引发了各地对人工智能产业的追捧,广州、北京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AI产业的发展。
然而,专家们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种集中投资可能再次导致资源浪费,重蹈芯片产业的覆辙。中共在过去的芯片投资中就曾因缺乏有效监管而导致资金的流失和项目的失败。
党媒对此也发出警告,强调要警惕“追星式创新”的虚火。许多地方在新兴技术的热潮中急于招商引资,却往往未能理性对待市场需求,导致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专家指出,依靠政府的强力干预难以真正解决创新问题,反而可能抑制市场的活力。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如何平衡政府的引导与市场的自主发展,成为了中共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未来的中国经济将如何走出“内卷”困境,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