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近期爆发基孔肯雅热疫情,佛山和茂名等地的确诊病例不断增加。截至8月16日,累计确诊病例已接近一万例。虽然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官方并未报告重症或死亡病例,但地方政府的反应却引发了广泛的批评,许多措施被视为“极端式防疫”。
自7月8日佛山顺德区报告首例社区感染以来,疫情迅速蔓延至多个城市。官方数据显示,从8月10日至16日,仅一周内便新增830例病例,全省确诊病例总数已达到9,933例,主要集中在佛山、广州和湛江等地。
然而,面对如此规模的疫情,当地的防控措施却显得过于严厉,甚至导致了“次生灾害”。在佛山,有村民拍下自家菜地被铲平并用水泥封闭的照片,激起了公众的愤怒。微信网友纷纷质疑:“连种菜自给自足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吗?用水泥防蚊子的做法真是荒唐。”
与此同时,茂名市的“全村除草”行动更是让人瞩目。由于发现首例病例,当地政府立即命令村民清理田间杂草,并强制进行全民血液检测。一位杂货店店员表示,药物喷洒的气味刺鼻,几乎无法在家做饭,社区内的居民纷纷选择到外用餐。
在佛山禅城区,由于暴雨造成严重内涝,问题的根源竟然与政府采取的“防蚊措施”有关。一名汽车维修店员工回忆,暴雨期间水深达一米,导致车辆被淹,而下水道口贴上的纱窗成了排水不畅的原因。此类问题让人不禁感叹,官员们的决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针对这些措施,网络上充满了冷嘲热讽的声音。有人戏称这些防疫措施简直是“幼儿园没毕业的人想出来的点子”。尽管相关评论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被删除,舆论的反弹却依然强烈。
深圳南山的一位退休人员指出,街道上喷药的场景让人想起了新冠时期的全民核酸检测。他认为,深圳作为一个大城市,感染人数极少,防疫措施显得多余,政府只是为了给上级做样子。如今连蚊帐都变得难以购买。
在广西的贵港、桂林和南宁等地,类似的大规模喷药和清除菜园现象也在上演。居民们纷纷拍摄喷药车在街道上穿梭、工人挖掉自留地作物的画面。有人在社交平台上调侃道:“全民灭蚊的时代来了!”
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对此表示担忧,认为科学防控的关键在于清除积水、改善排水系统,而不是采取全民除草和贴纱窗等措施。专家指出,若地方政府继续沿用新冠时期的“铁腕防控”,将不仅无助于控制疫情,还可能激化社会不满情绪,导致大规模抗议。
许多市民在微信群中表示,这一轮防疫措施和新冠时期的清零政策如出一辙。有人讽刺道:“新冠时全民核酸,如今是全民灭蚊;当年封小区,如今封菜地。官员们总有办法折腾老百姓。”
此外,一些人指出,真正威胁民众健康的,或许不是轻症疫情,而是官僚体系带来的次生灾害。有人认为,基孔肯雅热本可控,但由于政府的过度反应,反而让问题变得复杂化。
一些海外评论人士对此表示,中共在处理公共危机时,总是依赖政治动员,而非科学方法,所谓的“防控”更像是一场表演。旅居澳大利亚的孙涛表示,这种紧张气氛似乎是刻意制造的,目的是转移公众的视线,不让人关注经济和社会问题。他指出,基孔肯雅热本来可控,却因政府的过度反应而演变成全民动员的荒唐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