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镇平县的玉石市场因一桩造假丑闻而备受关注。8月18日,镇平县官方通报称,已控制了四名涉嫌参与造假的人员。
事情的起因源自央视《财经调查》的记者在石佛寺镇的走访。在这个中国最大的和田玉加工与交易中心之一,记者发现“榆树庄市场”的和田玉籽料批发区内,多个摊位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前来挑选的顾客纷纷戴上塑料手套。摊主们毫不避讳地承认,他们出售的和田玉籽料是经过化学药剂染色的假货。
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和田玉籽料的产量有限,一些不法商家便开始使用低品质的青海料和韩料等玉石仿制和田玉籽料,试图以次充好。某店铺老板详细描述了假冒和田玉籽料的制作流程:首先,工人将成本较低的低端玉料放入特制的滚筒机中进行磨光和修形,接着通过化学药品的浸泡和染色处理,甚至使用业界俗称的“拔猴毛”技术漂白杂质,使得这些低端玉料摇身一变,成为市场上颇受欢迎的高端和田玉籽料。
此外,阿富汗玉因其外观与和田玉相似而被混淆,但价格却相对便宜,商家常常将其当作和田玉进行销售。只需十几元人民币的阿富汗玉,附上“鉴定证书”后,价格可能翻几十倍。
这些“鉴定证书”是由一家名为“国石珠宝首饰检验检测中心”的机构出具的,证书上对颜色、质量、折射率、密度等信息都进行了详细描述,甚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鉴定内容。办证人员透露,每张证书仅需2元,并且在不到半小时内就能完成。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这家机构根本不具备公信力,其实质目的是为了欺骗消费者。
在这个玉石市场中,直播电商也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在石佛寺镇,几乎每隔几步就能看到一位“走播”主播,他们不仅销售自己的产品,还为摊主带货。例如,在一个名为“大梦和田”的直播间中,主播与摊主之间的争执看似激烈,实际上却暗藏玄机,摊主悄悄向主播示意产品底价为200元。
除“大梦和田”外,另一家“海川珠宝”直播间也被点名。这些主播与摊主借助假砍价的戏码,联袂演出,在石佛寺镇形成了独特的“走播”生态。
对此,镇平县联合调查组于8月18日通报,确认个别商家通过非法手段欺骗消费者购买假冒和田玉的现象确实存在。目前,四名涉嫌造假的直播带货主播及制作假证书的人员已被控制,相关直播间也已关闭,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