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部昨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评论文章《汉朝:经济兴衰与国家安全启示录》,通过回顾汉朝从鼎盛到衰亡的历史,强调经济建设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出“汉朝的衰落是自汉武帝开始的”。这番话明显影射今日中国的经济困境,意在警示当权者不要重蹈覆辙,成为挥霍国力、加剧财政危机的“败家子”。

文章回顾了汉初的治国理念,指出当时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如放权于民、恢复农业、限制官员滥用民力、减少赋税并压缩财政开支。这些政策使汉朝国力得以迅速恢复,为后来的国泰民安奠定基础。相比之下,今天中国的经济环境却因严格管控市场、过度干预企业经营、庞大的财政赤字而陷入困境,民营经济活力下降,社会各界对未来信心不足。

然而,文章着重指出,汉武帝时期的连年战争导致军费开支巨大,财政入不敷出,最终耗尽了文景之治时期积累的财富,使国家经济进入长期衰退。这一转变,让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开启了汉朝衰落的进程。他不仅忽视民生,还通过高税收打压商贸,导致社会财富流失、民生凋敝,经济基础被严重削弱。这一历史事实,放在今天同样具有警示意义。当下,中国政府在全球大撒币、不断扩军、加强意识形态斗争,而国内经济下滑、地方财政吃紧、企业倒闭潮此起彼伏,情况与汉武帝时期何其相似。
文章最后强调,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基,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确保国家的稳定和长远繁荣。这句话表面上是对历史的总结,实际上是对当下政策的隐晦批评。国安部此举,无疑是在提醒当局,如果继续沉迷于国际博弈、加大军事投入,而忽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最终只会让国家陷入财政困境,拖累百姓生活,重蹈汉武帝“败家”的覆辙。

从国安部的文章来看,官僚体系内部或许已经对当前政策的走向产生担忧,试图借历史故事向高层传递警讯。然而,面对不断收紧的言论环境,能否真正促成政策调整,仍然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