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漳州市,一名卤制品小贩因在制作卤水时将复方甘草片作为配料而被拘留,此事件引发了公众的热议。根据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消息,这位名为陈某的小贩在制作猪大肠、猪壳肉和猪内脏等卤肉时,竟然在卤料中添加了复方甘草片,导致其卤肉中含有吗啡、可待因和蒂巴因等成分。陈某的复方甘草片采购数量达到400粒,销售额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事件发生后,陈某于2025年6月被刑事拘留,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有网民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餐饮行业并非个案,许多地方的火锅和卤菜都可能存在类似情况。某网友表示,如果进行大规模检查,许多餐馆的底料和卤料可能会因不合规而被迫关门。
另一位网友则认为,使用复方甘草片相比那些化学添加剂更为良心,显示出对消费者健康的某种考虑。实际上,在中国的餐饮行业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已经成为一个普遍且令人担忧的现象。许多看似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实际上是靠大量添加剂调配出来的。比如,鲜亮的牛肉、爽口的毛肚和扑鼻的高汤,尽管声称使用“新鲜食材”或“纯正熬制”,但很多时候却是添加剂的结果。
此外,有自媒体人士揭露了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如日落黄,只需在卤水中添加小半勺,就能使烧鸡和猪头肉看起来光鲜亮丽。而号称是通过牛骨熬炼的肉汤,实际上也可能是用牛肉精等复合调味料加水制成的。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商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工业原料,例如双氧水和硼砂,这些物质能够去除异味并改善食材的口感,但对健康却构成了严重威胁。此外,亚硝酸钠在餐饮中的违规使用现象也较为普遍,尽管其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中仅限于腌腊肉制品,但为了使肉类颜色鲜亮、口感滑嫩,不少商家仍然选择冒险添加。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仅有几十种,而如今已经增加到2400多种。近年来,中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量持续增长,2019年至2023年间,主要品种的总产量从1269万吨增至161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15%。这一切都让人对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产生了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