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了一个旨在振兴消费的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了30项措施,希望能够扭转当前低迷的民间消费情绪和信心。然而,外界经济学家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北京可能在诊断问题时出现了根本性的错误。
该方案于3月16日正式发布,强调要全面扩展国内需求,呼应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2024年底的讲话。方案内容主要聚焦于提升居民收入、稳定股市、推动房地产市场回稳,并改善医疗及养老服务等领域。然而,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官员们并未透露任何有关财政支出的具体细节,发布会几乎只是重复了上周“两会”期间公布的年度预算数字。
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的经济学家乔治·马格纳斯在社交媒体上指出,中共政府误解了问题的根源。他认为,消费疲软并非源于低迷的情绪和信心,回顾胡锦涛和温家宝时期的消费计划便可证明这一点。真正的原因在于政府的宏观经济和行业政策,这才是导致消费者信心低迷的根本因素。
马格纳斯进一步分析称,此次方案与去年的中共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本月初的全国人大会议保持一致,然而这些政策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他指出,政府似乎不愿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投入,而许多提案主要是增加消费品和服务的供应,这并非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北京将问题归咎于消费者信心不足,但他认为,核心问题仍在于政府整体的产业和出口模式。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疲软现象依然在持续。自两年多前结束COVID疫情封锁以来,中国家庭消费持续下滑。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依然处于通货紧缩,连中国最重要的新年假期也未能逆转这一趋势。
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和2月的零售额同比增长了4%,略高于预测的3.7%。然而,工业产出同比增长5.9%,低于去年12月的6.2%,虽然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但仍显得乏力。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许成刚对此表示,政府的消费政策转向表明其对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有所承认,但中共高层似乎依然不清楚如何能够有效刺激需求。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高级研究员杰里米·马克则进一步分析了中共两会的政府支出计划,认为这种转向消费的做法表明中国经济可能出现了严重问题。他警告说,官方承诺的支持远远不足以恢复因房地产崩盘而损失的家庭财富,也无法为数百万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在经历了多年的需求低迷和价格下跌后,中国家庭和企业仍在苦苦挣扎。
马克总结道,政府的支出计划并不足以真正点燃18万亿美元的中国经济,消费者信心的低迷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