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低迷,中青年失业率飙升,许多人为了偿还房贷和维持日常消费,不得不依赖借贷生存。据统计,2024年中国约有2500万至3400万个人贷款出现拖欠,网贷行业因此迅速崛起。然而,高额利息让越来越多的借款人陷入了债务泥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风险借贷”群体,人数已高达8300万。
中国的网贷平台因其低门槛和快速放款的特点而备受欢迎,加上大量的广告宣传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走上“以贷养贷”的生活方式。对于那些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的借款人来说,网络借款几乎成了维持生计的唯一选择。
根据智库Gavekal Dragonomics的估算,2024年中国拖欠个人贷款的人数将达到2500万至3400万,较五年前翻了一倍。如果考虑到逾期但尚未违约的贷款,风险借贷人的数量可能高达6100万至8300万,约占15岁以上人口的5%至7%。
分析指出,当前中国债务违约人数之所以居高不下,与金融服务平台不断降低借贷门槛、鼓励消费的政策密切相关。网贷平台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三类:依托京东和阿里巴巴的“大贷平台”,如“花呗”和“白条”,以及中型和小型贷款平台。中小型平台为了与银行竞争,常常以“低风险”、“短时间”、“轻松借款”等口号吸引用户,但是借款者往往面临高额利息的重负。
例如,一位常借网贷的王先生表示,从大贷平台借款1万元,最终可能需要分期还款1.1万元,而从中小型网贷平台借款则可能高达1.3万元。此外,还有不少高利贷的案例,借款人在申请时常常无意中选择了年化利率高达24%的贷款,最终却面临巨额的利息费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借款人因无力偿还而深陷债务危机。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的信用监督体系仍然相对缺位,欠债不还的借贷人往往难以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使得他们在借贷时几乎没有限制。
虽然国有银行在追讨无力偿还贷款的借款人时相对谨慎,以避免激化社会矛盾,但一些在线信贷平台的催收手段却显得格外激进,给借款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根据《经济学人》的分析,许多中国人之所以陷入债务深渊,既有国有银行的影响,也与蚂蚁金服和微众银行等科技平台的借贷服务密不可分。
总之,当前许多中国人正面临着严峻的债务危机,甚至不得不与催收人员进行艰难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