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开封市化肥厂俱乐部附近发生了一起居民集体堵路事件,居民们因抗议当局计划将东苑夜市迁入该地区而聚集在路中央。现场视频显示,多名老年人乘坐轮椅,与其他居民一同发声,表达对噪音、车流与垃圾问题将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的担忧。
事件发生在11月4日下午,居民们临时用木板、三轮车和塑胶桶设置路障,造成十多辆车被迫停下。视频中可见,三位老人并排坐在马路中央,两名老人则靠在路边,周围聚集了数十名居民进行拍摄和交谈。虽然警方与城管的车辆停在不远处,现场气氛显得紧张,但并未出现冲突。
一位名为张先生的居民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在这里住了十多年,这里的居民大多是老年人,晚上都需要安静休息。如果夜市开设,噪音、灯光和停车等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困扰。”另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七旬老人也对此表达了不满,他称:“我腿脚不好,但还是要出来说几句。我们已经向政府反映过,夜市一旦开张,我晚上如果睡不着,这可不是小事。”一位中年居民则强调:“大家并不是反对发展,而是希望政府在做决定前能征求居民意见,至少要听听我们的声音。”
社交媒体上的帖子显示,居民们得知东苑夜市将迁入该区后,便自发聚集。有人留言表示:“晚上施工、凌晨摆摊,生活节奏被打乱。”另一位网民则表示:“夜经济是好事,但不能让居民牺牲安宁。”
截至目前,官方尚未对夜市搬迁计划进行公告或环评说明。记者尝试联系开封市城管局和鼓楼区政府,但未得到回应。与开封市相邻的商丘城市规划学者黄教授对此表示,夜市作为公共空间形态,若迁址靠近住宅区,应提前公示、征询居民意见,评估可能造成的噪音和交通影响,缺乏透明决策容易激化民怨。他指出,地方政府有责任事先征求居民意见,并对受影响家庭给予合理补偿。
另有医师张宁(化名)提到,噪音对老年人的影响尤为显著:“夜间活动量增加,车流密度和噪音都会上升,这对老年人和病患来说都是实质的负担。”几天前,安徽合肥也发生过类似的抗议事件,居民们反对政府将大型五金市场迁至小镇附近,担心影响居住环境,最终在社区周边举行了游行抗议。
多位广州学者指出,地方政府如能建立公示制度,在规划初期公开夜市位置、营业时间、噪音标准与交通方案,并让居民参与讨论,将有效减少争议。开封市在推进夜市搬迁时,应及时发布正式文件,向居民说明规划依据、管理措施及应对方案,以消除疑虑,避免再度发生街头抗议。
北京舆情研究学者赵先生对此表示,此类民生事件若处理不当,往往会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形成“政策资讯真空期”与“居民焦虑期”的舆论爆点。他强调:“官方若延迟回应,居民的合理诉求可能会被误解为群体对抗。”该学者还指出,当今城市治理需要的不仅是管控与疏导,更要有透明的信息回应机制,及时沟通往往比事后的安抚更具说服力。
截至发稿时,记者在开封市政府及鼓楼区政府的网站上检索未发现与“东苑夜市拟迁入化肥厂俱乐部附近”相关的正式公告或环评公示,现有的官方资讯主要涉及夜市的整治与常态化管理,相关视频与帖文均为民间发布,尚待政府确认与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