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国,中共政权对个人信息的掌控已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从个人档案、思想汇报演变到如今的身份、财产以及生物信息的全面收集。尽管这种控制旨在维护政权稳定,但数据的泄露也像一把双刃剑,可能反噬中共自身。
近期,百度副总裁谢广军的女儿因“开盒”事件而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暴露了一个新兴的产业链——“开盒”,该产业链通过匿名渠道,向公众提供他人的个人信息。最初,这些信息主要针对名人,但现如今,普通人也面临着被“开盒”的风险。只需几百元人民币,用户便可在海外电报平台上购买他人的身份证件、照片、电话号码,甚至包括房产信息和个人生活轨迹。
这种情况引发了媒体的广泛讨论,许多人开始追问“普通人距离被‘开盒’有多远?”根据中国人权问责资料库创办人林生亮的说法,社工库是“开盒”的主要渠道,很多行业的数据,包括快递、医疗和公安等,均存在大规模泄露的现象。这些信息被收集并整理后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电报上的交易通常是匿名的,用户在其中进行地下交易。随着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的曝光,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尝试查询社工库的信息,发现许多信息虽然来自多年前,但也能通过额外支付获取最新的数据。这表明社工库不仅仅是一个存储旧信息的地方,而是能够实时获取更新的个人数据。
林生亮指出,许多信息的获取依赖于内部人员的协助,譬如监狱系统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系统权限出售囚犯的信息。而据报道,公安部门甚至参与了公民隐私的买卖,某些卖家毫不掩饰地表示与公安合作。
近年来,中国频繁发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造成了大量公民数据的丧失和滥用。这些数据成为了电信诈骗等不法行为的温床,导致许多人深受其害。近期,一名中国留学生在马来西亚因遭遇诈骗而自杀的事件,引发了对数据安全和公民隐私的深刻反思。
钟山,一位在硅谷工作的工程师,强调了数据聚合的风险,认为理想情况下,数据应分层管理,以保护公民隐私。与此同时,欧盟在数据保护方面走在前列,推出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全球数据保护设定了“黄金标准”。
在中国,中共政府为控制社会而建立的全面实名制,反而导致了个人信息的广泛泄露。每个政府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公安部门更是掌握着大量公民信息。由于这些信息的集中管理,不法分子得以通过内部人员获取,进一步恶化了数据泄露的情况。
尽管中共声称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公民隐私,但现实情况却是,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被曝光,造成了社会的恐慌与不安。此次“开盒”事件的曝光,令中共当局不得不采取行动,试图阻止这一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评论人士指出,这些措施并非真正出于保护公民隐私的考虑,而是因为当局害怕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海外的“恶人榜”网站专门公开中共官员的信息,成为了对其行为的监督。随着越来越多内幕资料的曝光,公众对中共的信任也在逐渐下降。
总之,随着“开盒”事件的持续发酵,中共政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数据监控的背后,隐藏着对公民隐私的侵犯,而这一切都可能引发更大的反弹,成为中共自身的“回旋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