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白酒行业面临出厂价格高于销售价格的倒挂现象,导致众多酒企采取了“控货稳价”的策略,暂停接受新订单。然而,业内专家对此表示这种做法可能并非长久之计。
在中国新年之前,多个知名白酒品牌已出现价格倒挂的现象。例如,五粮液第八代普五在淘宝的售价为885元/瓶,而线下销售价格则高达955元/瓶,这一差异与出厂价1019元/瓶形成明显对比。
在新年期间,次高端白酒的销售表现不佳,部分地区甚至出现20%至30%的价格倒挂现象。平安证券的分析指出,由于商务需求疲软,次高端白酒依然面临压力,销售同比大幅下滑。
为了应对市场低迷的局面,五粮液在1月份暂停了第八代普五(52度)的全渠道供货,以期稳定价格。此外,贵州珍酒、李渡酒业等多个品牌也相继停止接收新订单,显示出行业内的普遍紧缩。
与此同时,今世缘和洋河股份等企业也宣布暂停接收部分产品的销售订单,并对某些产品实施严格的配额管理。当前,白酒企业纷纷以“控货稳价”为核心策略,暂停部分核心产品的供货,以应对市场波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停供可能带来短期的价格修复,但能否长期维持仍需观察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及企业后续的应对策略。白酒分析师肖竹青指出,控量保价的方式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行业本质上需要改善供求关系,而这受到经济环境和社会就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恢复消费信心才是关键。
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也表示,今年的停货措施与往年有所不同,主要是为了维护核心单品的价格稳定,而非单纯吸引经销商的进货。
对于酒企的“控货稳价”策略,许多网民对此表示质疑。有网友认为,价格的变化和需求端的变化才是真正的核心原因,认为这种手段的效果不会持久。还有人指出,控制货源的举措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是否有效仍需打上问号,认为中国市场的庞大使得竞争无处不在。
总的来看,白酒行业面临的挑战不仅是短期的价格波动,更是长期的市场信心和消费复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