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贸易战再度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加大了对国内经济学者言论的控制力度。除了封号和审查发言外,部分学者甚至面临解职风险,部分研究机构也被裁撤。分析人士指出,这种言论管控的加剧反映了中共的脆弱性,若专家学者们沉默不语,反而将加速中共的灭亡。
美国总统近日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其中对中国的关税高达34%。紧接着,中国政府决定对所有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品同样加征34%的关税。尽管国内企业对此感到不满,中共官方却坚称将“奉陪到底”。
在中国学术界,反对中共对美国反制政策的声音逐渐显现。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前副主任贺滨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看法,称中共的反制措施是完全错误的,形容其如同“为了反击而自伤”。贺滨建议更为有效的对策应是全面开放市场,单方面取消对所有国家的进口关税。
与此同时,媒体报道了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一则声明,宣布正式撤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并关闭其官网及相关平台。这一行动被外界普遍认为与贺滨的言论直接相关。
在该中心被撤销前,主任朱恒鹏因触及中共“禁区”而遭整肃,传言他在年初被拘留。此外,财经学者付鹏也对关税战发表了看法,但其相关评论似乎遭到删文处理。付鹏在一次内部活动中指出,官方的经济救助措施已无法再如2008年那样奏效,随后他一度被禁言。
在疫情期间,中国曾爆发过关于“清零政策”的争论,知名经济分析师洪灏因警示资本外逃和封控措施影响经济而被迫辞职,财经作家吴晓波也因发表经济恶化的文章受到禁言。
随着清零政策的结束,中国经济持续停滞,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官方却仍要求营造“经济光明论”的氛围,言论空间也愈发狭窄。2024年底,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一次投资策略会议上提出中国经济增幅被高估的观点,随后被禁言。
更有消息称,中共要求加强对经济学家的声誉管理,明确要求其对外活动需事先报备和审查。
台湾学者李酉潭在采访中指出,中共的极权统治和对言论的压制,必然会扼杀创新的可能性,导致政策失误一再加深,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崩溃。他认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将会有很多变数,但希望这一过程能够平和顺利。
旅澳学者李元华也表示,中共对言论的严控显示出其更加脆弱,试图通过封口来掩盖真相,但这只会加速其灭亡。他认为,专家们若能勇敢发声,提出调整政策的建议,或许能减缓这个政权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