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咤2》(哪咤之魔童闹海)在短短两周内票房已突破百亿人民币,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这部影片在春节档期间表现强劲,吸引了超过2亿人次观影,创下了多个里程碑,包括首部票房收入超10亿美元的非好莱坞电影和全球单一市场票房超10亿美元的影片。
随着票房的井喷,官方媒体也对影片的成功进行了广泛宣传,强调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文化自信。然而,这样的宣传背后却掀起了不少争议。许多网友纷纷对影片的剧情表示不满,认为其情节俗套且缺乏新意。有评论指出,这部影片的叙事方式和角色设定都让人感到“无语”,更有网友将其称为“深度宣传战”。
在社交平台上,一些观众对影片的批评不遗余力。一位名为“r/China_irl”的网友直言不讳:“《哪咤2》的宣传过于夸张,剧情毫无新意,让我怀疑这是一部儿童片。”他还提到,自己在平台上发表的评论多次被删,似乎引发了审查。
自由亚洲电台的调查显示,许多网友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并不乐观。一位名为“Richard.肉包儿”的网友表示,影片情节拖沓,自己在观看30分钟后便无法继续。另一位网友则打趣道:“又是举国体制的典型表现。”同时,有人指出影片在角色设定上进行了文化扭曲,经典角色“哪咤”被改编为“魔童”,而原著中的反派角色则被重新塑造成正面形象。
与此同时,江苏昆山一家公司还发布了观影福利通知,鼓励员工观看《哪咤2》。这引发了网友的关注与讨论,有人质疑如此密集的观影安排是否合理。
更有趣的是,一名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的女网友在春节期间回国,8天内观看了31场《哪咤2》,引发了网友们的惊讶和调侃。
总体来看,《哪咤2》的成功不仅展示了国产动画的市场潜力,也揭示了在文化表达与观众期待之间的复杂关系。虽然影片在票房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其内容和文化价值的争议仍然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