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日报

最新工商动态,权威新闻报道

广交会开幕:外贸困境与内销忧虑交织

editor

4 月 21, 2025

在中美关税战的阴影下,第137届广交会如期在广州拉开帷幕。然而,展会现场弥漫着悲观的情绪,许多商家担心这场外贸盛会可能沦为内销的平台。参展商普遍表示,参加展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曝光度,而对开发新客户的期待则显得微乎其微,完全依赖“运气”。

广交会是中国国家级的外贸平台,分春秋两季举办,向来被视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业内人士甚至将本届广交会形容为“世界工厂的生死局”。尽管政府每年都在积极邀请国外客商,并为其提供入场便利,但现场的冷清气氛却让人感到失望。

在网络上,许多商家反映近年来展会的热度急剧下降。某商家透露:“五年来几乎没见到欧美客户,广交会的主要目标似乎变成了国内同行,而非国际市场。”另一位参展商则指出,疫情后他参加的展会名片数量骤减,感受到行业寒意。

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商品施加145%的关税后,外贸前景愈发不明朗,许多人对广交会的未来表示悲观,担心其转变成一场大型的内销展。首日的现场直播中,商家们忙于介绍产品性能,试图通过线上销售来吸引顾客。

对于广交会的价值,商家们在网络上展开热议。有些人表示,展位的申请费用不菲,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而二手摊位的价格更是高达十几万元。部分商家甚至坦言,他们已不再参加广交会,转而选择行业性展会,认为广交会的参展收益与成本不成正比。

来自福建的家具商家对此感触颇深,表示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外贸业务受到严重冲击。他们在展会中希望能偶尔接触到新客户,尽管前景并不乐观。

深圳一家企业的老板在网络上发出预测,认为今年的广交会效果将不如往年。他表示,倘若目标市场在欧美,参加广交会的意义并不大,而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则仍有机会,但产品必须具备价格和质量的竞争力。

在广交会开幕首日,许多商家纷纷在网络上询问现场的人流和外商的数量,得到的回复却让他们失望,现场的国际买家数量明显减少。某参展商表示,尽管参展企业超过3万家,但人流量却不如预期,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客商数量显著下降。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企业在努力寻求突破,借助广交会的平台来维护客户关系,并尝试开发小批量的合作。对于一些新兴市场,商家们表示,虽然关税影响尚未明显,但未来仍需保持警惕。

综上所述,尽管广交会继续吸引着众多参展商,但外贸形势的严峻与市场的不确定性无疑给这一传统盛会蒙上了一层阴影。商家们的未来前景,似乎仍需更多的努力与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