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陆,网购平台的免密支付和自动续费功能日益普及,但也因此出现了不少消费者受骗的案例。最近,一位来自安徽的老人因在手机直播中误操作,竟然下单购买了550只小鸡,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据报道,这名老人使用的是他妻子的手机观看直播,由于未意识到手机已开启免密支付功能,他在不经意间点击了购买按钮,结果买下了10筐小鸡,消费金额高达790元人民币。直到小鸡送到家中,他才意识到这个巨大的失误。
在尝试联系商家进行退货时,老人被告知根据商家的规定,活物是不允许退换的。无奈之下,老人只能把这些小鸡寄养在亲戚的鸡棚里。这一事件引发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和批评,许多人指出免密支付的设置极易成为消费者的“陷阱”。
随着讨论的热度不断上升,许多网友纷纷表达了对免密支付的担忧。有网友表示,“免密支付真的害人”,并指出这一功能的开启与关闭过程复杂,容易让不熟悉手机操作的老人陷入误购的困境。还有人分享了自己的类似经历,称自己的母亲也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购商品,甚至有网友提到购买了鳄鱼的离奇故事。
免密支付是为了提高交易便捷性而推出的功能,用户在开启后,单笔交易金额在一定限额内可以直接扣款。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免密支付与自动扣款已成为诱导消费的主要原因,许多消费者在未获知或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私自开通此功能并产生费用。
2024年第一季度的投诉数据显示,网络平台与应用中涉及免密支付的投诉数量已接近5万条,反映出消费者对此功能的不满与困扰。在这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