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一”小长假的临近,中国经济持续低迷,内需疲软的局面让人堪忧。知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建议,政府应在这个假期推出一项万亿人民币的消费刺激计划,以激活市场消费。此提议一经提出,便迅速引发了广泛讨论。
李稻葵在发言中指出,若政府能够提供一万亿的消费补贴,民众凭借身份证在消费时可享受25%的减免,这将极大地促进消费。他分析道,这样的举措不会造成财政赤字,因为随着消费的增长,企业的生产也将随之提升,从而带动税收增加。他强调:“每一块钱的补贴能够引发四块钱的消费,而这四块钱的GDP又能反过来为政府带来一块钱的税收,整体上政府几乎不需要掏钱。”
这个提案一时间占据了网络热搜榜,引发了各方热议。部分网友对此表示支持,认为这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有效方式。然而,也有不少声音对这一建议提出质疑。例如,有用户指出,低收入群体本就缺乏消费能力,而高收入群体则不会因为减免而增加消费,因此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值得怀疑。此外,还有网友提到,长期以来的消费观念使得即便收入提高,低收入人群也未必愿意消费。
自新冠疫情以来,中国的经济形势愈发严峻。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导致内需急剧萎缩。相比之下,欧美国家在疫情期间纷纷出台了现金补贴政策以刺激消费,而中国至今未采取类似措施,令不少学者和业内人士感到忧虑。
在疫情封控期间,中国经济遭受重创,封控解除后复苏乏力,企业裁员和薪资下降现象频现,普通民众的消费意愿显著降低。尽管去年政府提出扩大国内需求的目标,但推出的以旧换新计划并未能有效提升民众收入。
近期,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反映,面对高昂的房价和萎缩的资产,普通家庭的经济压力日益加重,许多年轻人开始选择节俭生活,消费欲望明显减弱。尤其是在武汉等地,“五一”假期的气氛显得格外冷清,婚庆活动集中地的街道上人流稀少,仿佛是整个社会经济困境的缩影。
与此同时,贸易战的持续加剧也使得外贸企业面临困境,许多员工不得不接受放假等措施,制造业的萧条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节省开支或许是应对当前经济环境的最佳策略。
在这个背景下,李稻葵的消费刺激建议虽然引发了热议,但能否真正起到提振经济的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