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和国内消费降级的挑战,中国政府近期宣布了一项新的离境退税政策,旨在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消费。根据最新通知,自4月28日起,离境退税的最低消费门槛从500元人民币下调至200元,境外旅客只需在同一天同一退税商店购买金额达到200元的商品,即可申请退税。此外,现金退税的上限也由1万元提升至2万元,其他退税方式则不设上限。
根据官方数据,去年境外旅客在中国的消费总额为942亿美元,远低于2019年的1313亿美元,且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5%。相比之下,许多主要国家的入境消费占GDP的比例在1%至3%之间,显示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不足。
自2015年实施离境退税政策以来,虽然已有十年,但效果并未显著改善。分析师指出,此次政策的调整可能对本地消费降级的影响有限。许多消费者更倾向于在汇率相对较低的国家,如日本,购买奢侈品,因此难以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美国经济学者分析指出,降低退税门槛和提高现金退税限额的措施,表面上看似在促进旅游购物,实际上是企图通过“短期、快速现金消费”来缓解国内经济疲软和出口下滑的双重压力。然而,这种策略并未展现出长期有效的信心,尤其是在欧美和日韩的游客面临安全、支付和法律透明度等问题时。
在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中国民众消费意愿降低,许多人开始采取节俭的生活方式。随着年轻人失业率上升,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消费降级已成为常态。专家指出,依靠境外游客的消费来提升经济,实际上是杯水车薪。
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表示,中国的离境退税商店数量仍然偏少,鼓励各地在旅游景区和商业中心增设退税商店,以吸引更多的境外旅客。然而,尽管政策放宽,外国游客的回归速度仍然缓慢,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外国人出入境人数为2694万人次,远低于2019年的9767.5万人次。
业内人士认为,依赖境外旅客的退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效果有限,尤其是考虑到目前游客的消费模式已从购物转向更多的体验型消费。而且,当前境外游客中80%来自港澳台地区,这些游客的消费能力也受到中国经济疲软的影响。
总的来看,虽然政府通过政策调整试图传递出“中国仍然是旅游购物热点”的信号,但要想真正恢复经济活力,仍需更为深远和全面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