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期间,中国大陆的十多家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了大规模的降价促销活动,涵盖零息车贷、提高补贴和赠送家电等多种策略,试图刺激消费者购车热情。然而,曾经备受关注的“智能驾驶”概念,正在逐渐淡出这些企业的宣传策略。
以小米为例,该公司在5月4日调整了其新车SU7的订购页面,将“智能驾驶”一词更名为“辅助驾驶”。这不仅是小米的独自做法,理想、小鹏、蔚来等众多车企也开始收敛相关宣传,逐步降低对智能驾驶功能的强调。小米SU7的标准版搭载的Xiaomi Pilot Pro被重新命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而其他版本的命名也相应进行了调整。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一起发生在3月29日的悲惨事故引发的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质疑。在该事故中,三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使用NOA智能辅助驾驶时,因遇到施工而需改道,系统未能及时触发紧急制动,最终导致车辆与水泥防护栏发生碰撞,车辆起火,三人不幸遇难。这一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用户和家属对智能驾驶的安全性表示担忧。
新能源汽车起火的事件频发,令人对其安全性产生质疑。根据相关报道,自202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起火事故逐年上升,2025年迄今为止的数据显示,仅前三个月就出现了217起自燃事故,较去年同期激增380%。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表示不满,认为充电时间过长、基础设施滞后,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车门无法打开都是其潜在弱点。
与此同时,各大车企在五一期间的降价促销活动持续升温,力图通过价格战来刺激市场需求。吉利汽车推出的“五一”限时购车福利,最高可享受5.3万元的综合补贴,而小米则在5月1日至31日之间推出对小米SU7的购车优惠,包括价值8,000元的座椅和终身免费辅助驾驶使用权。特斯拉也在深圳首次推出全系列Model Y的“5年零息”购车活动,而蔚来则为购车者赠送家庭冰柜和辅助驾驶系统的优惠。
尽管各大车企纷纷以花样繁多的方式降价促销,但市场销量却仍然呈现出逐渐衰退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智能驾驶的未来及其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