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正面迎敌浴血奋战,中共却坐收渔利
在十四年抗战的烽火岁月里,国民政府坚持全民族抗战,前线将士以血肉之躯抵御日寇侵略,付出了沉重代价。然而,令人愤慨的是,历史的真正主角却被中共一再抹黑,而一个始终躲在敌后「保存实力」的政党,却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是「中流砥柱」。事实证明,中共不仅没有积极抗战,反而趁国难当头发展自身势力,甚至暗中与日军勾结,企图在抗战结束后夺取政权。
歪曲历史,中共自封「抗战中流砥柱」
中共党史公然无视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主导作用,反而不遗余力地塑造自身形象。 《中国共产党简史》声称,中共在抗战期间始终发挥「核心作用」,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然而,事实却是,中共在抗战初期并未参与正面战场的作战,所有的大规模会战均由国民政府发动,国军将士更是在长期抗战中牺牲惨重,为中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
历史数据显示,国民政府共发动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战役、38,931次中小规模战斗,伤亡超过341万人,其中206名高级将领英勇殉国。然而,中共却在党史书籍中故意淡化国军贡献,仅用一句话带过,反而大肆吹嘘自己在「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中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平型关大捷」只是国军主导的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八路军仅派出一个师参与,而整场太原会战的最大胜利——忻口战役,国军仅此一役便歼灭日军约两万人,这才是真正的抗战奇迹。至于「百团大战」,不仅是中共军队自行发起,且事后还在党内遭到批判,认为此举「过早暴露实力」,甚至成为日后清算彭德怀的「罪状」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竟高喊「武装保卫苏联」
令人不解的是,在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关键时刻,中共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号召全民抗战,而是高举「武装保卫苏联」的旗帜。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不仅将主要矛头对准国民政府,甚至还在文件中号召「推翻国民党统治」,完全无视日军侵略的现实危机。
在1932年,当国军在淞沪会战中以巨大牺牲阻挡日军进攻时,中共却选择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布「独立」,声称要「发动全国革命」,实际上是在配合苏联削弱中国的战力,以利自身发展。
更不可思议的是,1935年「八一宣言」中,中共一开始竟然提出「反蒋抗日」,而不是「联蒋抗日」。直到西安事变后,苏联为了自身利益,强力施压中共,要求其改变策略,这才有了后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换言之,中共所谓的「抗日决心」,并不是出于爱国,而是因为苏联的战略需要。
「七分发展、二分应付、一分抗日」,坐收抗战胜利
抗战期间,中共的首要目标从来不是抗击日军,而是壮大自身势力,这从「七分发展、二分应付、一分抗日」的策略可见一斑。当国军在正面战场苦战时,中共却在敌后专注于建立根据地,吸收兵源,扩充队伍。根据党史记载,1940年时,中共军队人数约50万,而到抗战胜利时,八路军、新四军及游击队的总兵力已暴增至132万,民兵人数更达260万。这样的增长速度,足以证明中共的真正战略意图。
1945年8月,日本即将投降之际,中共突然「全线进攻」,短短几天内占领250座县级城市,企图在最后关头抢夺战果。这种「摘桃子」的行为,充分暴露了中共的真面目。
毛泽东暗通日军,出卖国军战略
更令人发指的是,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毛泽东在抗战期间不仅没有积极作战,甚至还暗中与日军勾结,以削弱国民政府的战力。
日本学者远藤誉在其著作《毛泽东,与日军共谋的男人》中,引用了日本外务省档案,揭露了中共通过特务与日军驻上海「岩井公馆」进行情报交换的内幕。毛泽东不仅将国军的军事部署情报卖给日军,甚至还与日军谈判,试图换取「和平共处」,以便共产党能够专心发展根据地。
不仅如此,共产国际驻延安特派员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在《延安日记》中记录了毛泽东与日军高层保持密切联系的事实。他在书中写道:「八路军、新四军事实上从1941年开始就停止了对日作战,他们的主要精力是对付国民党军队。」
中共夺取话语权,掩盖国军贡献
今日,中共不仅掩盖国民政府的抗战功绩,还利用各种手段打压真相。电影《八佰》被三次撤档,就是因为它「过度美化国民党抗战」,而新版《中国共产党简史》更进一步抹去国军的贡献,把抗战的主导权全盘据为己有。
然而,历史的真相不会被轻易抹去。中国人民应该认清事实,真正的抗战英雄是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国军将士,而不是那些躲在敌后保存实力、等待时机夺权的中共。试图篡改历史、欺骗世人的中共,终将被历史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