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日报

最新工商动态,权威新闻报道

小米电动汽车的迅猛崛起:低价策略与市场挑战

editor

3 月 7, 2025

小米,最初以智能手机制造而闻名,如今已在电动汽车领域迅速崛起。根据最新预测,小米预计在今年生产30万辆电动汽车,并在上市不到一年内交付超过13.5万辆。尽管这一增长势头引人注目,但专家分析指出,这种突破并非仅仅依靠市场竞争,而是得益于中国政府的补贴政策及国内车企普遍采用的低价策略。

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目前已超越全球其他车企的总产量,主要受益于中共政府长期提供的巨额补贴、低利贷款以及政策支持。这些措施使得中国车企能够在不受市场机制限制的情况下扩张产能,并进行低成本竞争。

以小米为例,政府迅速为其提供了造车的许可,帮助其在19个月内建设了相当于135个足球场大小的工厂,动员了数千名工人。这种政府主导的竞争模式使得小米等企业能够在短期内进行价格战,尽管暂时无法盈利,却能迅速获得市场份额,挤压竞争对手。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国际车企如福特和通用汽车则面临着复杂的全球供应链挑战。这些企业受到价格波动、物流瓶颈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显得步履维艰。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曾明确表示,中国低价电动汽车的策略已对美国车企构成生存威胁。

虽然目前中国车企的主要市场仍在国内,但它们正在积极向国际市场扩展。这种由政府补贴支撑的低价竞争策略引发了西方国家的警觉,促使美国、欧盟和巴西等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以维护本国市场秩序。美国总统拜登于2024年9月开始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而前总统特朗普在2024年竞选期间表示,有意对部分汽车进口征收高达200%的关税,以保护美国汽车产业。

与此同时,欧盟也于2023年10月启动了反补贴调查,认为中国车企享受的不公平补贴对其制造商构成威胁,决定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税率因企业而异,例如比亚迪17%、吉利18.8%、上汽35.3%。

小米的造车战略与其他中国企业如比亚迪和蔚来相似,旨在通过压低利润率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的计划是在短期内几乎不盈利,未来则希望通过车载软件和服务实现盈利。这一策略与中国科技行业过去的低价渗透战略相似,先通过低价吸引用户,待市场竞争者被击败后再提高价格或转向软件盈利。

尽管小米等中国车企在短期内以低价策略迅速崛起,但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仍然存在争议。中国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的加剧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引发财务危机。此外,西方国家的反击,特别是关税壁垒的提高,将让中国车企在进入这些市场时面临更大挑战。

电动汽车市场仍在发展,消费者需求和政策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如果中共政府减少补贴或国际社会对其贸易政策施压,这些车企是否能够维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尚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