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共全国“两会”的召开在即,官方频频发布习近平关于经济治理、民营企业支持及政权安全的讲话,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和解读。专家分析指出,中共当前面临的政权危机,使得所有经济发展承诺可能沦为空话。
在即将于3月4日和5日举行的“两会”前夕,习近平的讲话成为焦点。特别是在中共党刊《求是》中,习近平强调政府要协调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试图建立一个既能“放得活”又能“管得住”的经济环境。然而,专家们认为,这样的表态并未能缓解中共内部日益加剧的危机。
在3月2日,官方媒体新华社再次重申习近平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习称自己“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然而,参与近期民企座谈会的商业领袖们在会后却感受到来自政府的压力,习的言论被解读为对民营企业的威胁,显示出当局对经济的紧张态度。
旅澳学者袁红冰指出,中共所提出的“放得活、管得住”的政策其实是长期以来的口号,并未反映出真正的经济改革意图。他认为,习近平所面对的挑战不仅来自外部的贸易压力,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更来自内部对其独裁统治的不满。
在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习近平对政权安全的重视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他在最近的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这一表态被认为是对其政权稳定性的深刻担忧。袁红冰分析指出,习近平的种种举措反映出他对内部不满情绪的敏感和恐惧。
中共“两会”前夕,官方还发布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强调社会维稳和舆论引导,显示出当局对可能出现的社会动荡的预判。专家指出,此举显示出中共正面临巨大的社会治理危机,可能导致民变和官变的风险加剧。
在民生问题上,尽管“两会”通常被视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平台,但专家们普遍认为,它更像是掩盖问题的会议。在失业潮加剧、年轻人不愿结婚生子的背景下,中共并未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而是试图通过表面上的提案来掩盖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总之,随着“两会”的临近,习近平的言论和中共的政策动向反映出当局对经济和政权安全的深刻焦虑,同时也暴露出其治理能力面临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