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日报

最新工商动态,权威新闻报道

中共在两会前重申对民企的支持,但民营经济前景依然堪忧

editor

3 月 7, 2025

在即将召开的“两会”前夕,中共政府频频向民营企业示好,试图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来引导民企发展,然而,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共的“国进民退”政策没有改变,民营企业的处境依然艰难。

面对国内消费疲软、通货紧缩、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以及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局势,中共预计将在两会上概述应对这些严峻挑战的经济政策。为此,官媒近期频繁释放经济信号。习近平在3月2日的发言中重申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称自己一贯支持民企,而在两周前,他还召开了一场民企座谈会,多位知名企业家如马云出席。

与此同时,中共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于2月28日召开会议,承诺将增加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然而,在同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却强调“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提出要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安全,显示出安全优先的治理思维。

中共上一次召开民企座谈会是在2018年,当时正值中美贸易战的初期,习近平承诺保护企业家的安全,解决民企融资困难,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但这些承诺至今未能兑现,反而加速了国进民退的步伐。

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共是否会重蹈覆辙,重新拉拢民企,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凯投宏观的高级经济学家詹姆斯‧莱利指出,中国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民营企业的处境可能随时会逆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聂辉华则表示,中共更关注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高科技民企,而非所有民营企业。

民企不仅是应对美国科技挑战和推动新型生产力的主力军,也在吸纳城镇劳动就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习近平曾指出,民营企业贡献了超过50%的税收和60%的国内生产总值。若缺乏民企的参与,中国将难以实现摆脱对美国技术依赖的国家目标。

此外,“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推进也是今年两会的重点工作之一。虽然该法草案已提交审议,但专家表示,法律的实质性内容和影响尚未显现,政企关系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位于柏林的政治学者张俊华对此表示,尽管两会盛大举行,但难以期待有开创性的成果。

在经济层面,分析人士普遍预计,北京将把官方赤字率提高至4%,但短期内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的可能性不大。政府的财政政策仍受到高企的公共债务水平和道德风险的制约。

尽管经济疲软,为了面子,中共仍可能设定5%的增长目标,或至少维持在4%至5%之间。观察人士普遍认为,2024年经济增速的实现将面临重重困难,官方可能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长目标下调至2%左右,这将是自2004年以来首次低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