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AI行业迎来了一场波澜,潞晨科技,这家曾积极接入DeepSeek模型并向用户提供API及云镜像服务的“清华系”企业,正式宣布暂停相关服务。创始人尤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直言DeepSeek的实际成本远高于其理论成本,并在遭遇网络暴力后,质疑为何无法直面事实。
根据最新信息,DeepSeek于3月1日下午公布了其线上系统的理论成本利润率达到545%。紧接着,潞晨科技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提醒用户在一周内尽快使用完余额,并宣布将停止提供DeepSeek API服务。
尽管潞晨科技并未明确说明暂停服务的原因,但尤洋在知乎等平台发布的多篇“DeepSeek成本分析”文章,表明成本问题是其决定的关键因素。尤洋对DeepSeek的思考集中在以下几点:
首先,DeepSeek的理论成本利润率545%是基于用户密集使用的情况下得出的,实际上并不代表常规的模型即服务(MaaS)产品,因为正常情况下,MaaS需要预留更多的计算资源才能实现稳定输出,可能是理论值的五倍。
其次,尽管DeepSeek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模型公司,但其产品的稳定性常常受到质疑,频繁掉线给用户带来了困扰。
最后,尤洋指出,DeepSeek所公布的558万美元的训练成本实际上是一次实验的费用,而开发一个成熟的大模型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实验。中小型云厂商通过转售DeepSeek API来弥补亏损的做法,显然并不可行。
对此,接近尤洋的人士透露,他的分析旨在探讨潞晨科技是否能找到盈利模式作为DeepSeek的第三方MaaS服务商。业内人士也坦言,MaaS行业普遍面临亏损,各大厂商和模型公司在API服务中往往处于赔本状态,真正的收益主要来自定制开发或私有化服务。
潞晨科技的一位投资人及内部人士表示,暂停DeepSeek服务的决定主要是出于对成本的考虑。由于提供稳定的DeepSeek服务所需的计算资源过于庞大,潞晨科技在这方面无法与大型云厂商竞争,因此只能选择放弃。
早在2月,尤洋就曾指出,关于DeepSeek模型的训练成本远低于实际情况。他测算,如果DeepSeek R1每日输出1000亿token,其每月的机器成本将高达4.5亿,亏损将达到4亿。
在受到力挺DeepSeek的网络攻击后,尤洋于3月4日凌晨在微博上连续发帖回应,强调自己是中国国籍,并质疑为何有如此多的针对性评论。他表示:“DeepSeek短期内不可能不依赖美国的任何技术,为什么不能说实话?我热爱中国,DeepSeek应感恩美国开放的技术生态。”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行业内外对潞晨科技的决策及DeepSeek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与疑问。